躬行实学越今亮,后学仆继文襄公——兰州志成中学“鸿鹄讲堂”之左宗棠在甘肃

42

近代以来,清政府统治者的颟顸无能和腐朽的封建社会体制将延绵千年的中国拖向深重的苦难,在西方列强的欺辱中蹒跚前行。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大变局中,涌现了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左宗棠就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代表者之一。

2023年10月19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史研究中心主任、学报编辑部主任尚季芳教授为兰州志成中学师生作了题为《左宗棠在甘肃》的专题讲座。

图片

尚教授在讲座中将学术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为在场师生立体展示了一位晚清名臣的生动形象。

尚教授从同学们熟悉的“眼到、口到、心到——读书法”讲起,拉进同学们与所讲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学习到“天下第一”左宗棠对待读书、学习认真勤勉的态度。

图片

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当新疆大片土地沦丧,边疆危机空前严重时,“何敢自惜残生,置身事外”的左宗棠,他那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人生格局。在国家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年代,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任意宰割,年过六旬的左宗棠以“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豪迈气慨,力排投降派阻挠,屡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率部远征,又以壮士之豪情、拼死一战的信念“舆榇出关”,收复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地区,一举收复占我国领土六分之一的新疆,为子孙后代保住一片大好河山。尚教授以凛然的正气,生动的讲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绘出了一幅幅大将筹边的画面,在场无人不被左宗棠“天下兴亡、唯我有责”的担当精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斗争精神和“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所震撼。

图片

左宗棠造福陇右,兴办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和兰州织呢总局(旧址在今兰州市畅家巷),开创了西北近代工业的先河;陕甘分闱拔人才,创建甘肃举院(今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保留有至公堂、观成堂);主持扩建、修葺兰州城池,整修陕甘道路,广种树木……当尚教授将左宗棠在甘肃造福的种种功绩与同学们所熟悉的现有地址联系起来时,引得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历史离我们这么近。

图片

通过尚教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入地为在场师生讲述左宗棠“年少中举,才学极优,之后三科会试不第,遂对科举猎取功名死心。但他谋兵法,勘地利,攻经济,诵诗文,习经世致用才学以平息内心不甘,为后来被重用打下深厚学问基础。后人只知左宗棠:平洪杨之乱,息回民之患,驱新疆之外敌,进军机,封候拜相。可鲜有人所知,他早年入赘岳家,与其不容而迁柳庄,与樊燮相斗而出幕府,被其诬告几乎不容于天下,亏胡林翼周旋,得机会领兵,建不世军功”的人生历程,同学们深切体会到“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的人生智慧。

图片

本次鸿鹄讲堂通过多元历史课堂的打造,将同学们带入到左宗棠的漫漫人生,将历史拉近到同学们的生活之中,让大家如沐春风,对我国近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对家乡甘肃、兰州的人文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为他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种子浇下了一股清流:

(教师原创)

生时正逢乾坤颓,更因传家近民生。

少年不妨立雄志,墨规无如垄上行。

湘乡蜗居求索日,云翻四海无休时。

困顿几忘来时意,中宵梦醒望长安。

紫星坠地混瓦砾,龙虎无凭顾犬狼。

弘毅大道君子事,岂因蠖居便自薄。

身无半亩怀天下,读书万卷接古人。

戡乱吊伐乃用命,扶正固本唯有心。

腾蛟起凤终有时,千山万水方寸间。

平生最恨是和戎,纵死不屑裱糊匠。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躬行实学越今亮,后学仆继文襄公。

“鸿鹄讲堂”在践行兰州志成中学校训“志于道·成于行”的基础上,不断树立全体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砥砺强国之志、践行报国之行。


文章分类: 学校新闻学校活动